群因素说groupfactor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L.塞斯顿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智力结构理论。他反对斯皮尔曼的一般智力因素的概念,认为智力是由许多彼此不相关的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是计算能力、言语流畅能力、词的理解能力、归纳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正是这些因素的不同结合构成了完成不同活动中的不同的智力。为了检验这些智力因素的不相关性,塞斯顿设计了相应的测验,但结果却与他的预想相反,各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例如,计算能力与言语流畅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46,与言语理解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38,与记忆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18;言语理解能力与言语流畅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51,与记忆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39,与推理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54。研究表明,智力结构中各因素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可能是一个互相影响、交错结合的复杂结构。后来,塞斯顿认为可能有一种“二级的一般因素”存在。由此他就从最初介于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与桑代克的多因素论之间的折衷理论而又和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