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教学algorithmic instruction
也叫“算法式教学”。是控制学生解题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代表人物是N.H.兰达。他认为,使学生掌握思维活动的一般方法,就可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他从思维的结构观点出发,去探讨思维活动的结构-操作问题。最初,他通过经验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合理思维模式,结果发现这些模式缺乏可靠的客观检验标准。后来,在控制论、信息论和数理逻辑的启示下,用模拟-实验法来探讨合理思维的模式,从而提出了用以控制解题过程的两种模式:算法式和启发式模式。他所说的算法,就是用以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定了的操作程序。按照这些操作程序去做,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操作程序就其功能来说,就是算法。算法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除描述形式外,也可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例如,辨认俄语简单句型时所用的算法模式如下图所示。

辨认俄语简单句型时的算法模式
算法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解题的算法,从而控制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使他们学会合理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智力。兰达认为,有效地实施算法教学,首先,要对能用算法解决的问题,建立智力活动的算法模式。其次,所定算法,从操作量来说,应是合理的。最后,拟定的算法模式,应通过实验的检验,证明其普遍有效,才能被认为是合理的。兰达虽然重视和强调算法教学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或必须用算法来解决。有些问题算法难于确定;有些问题虽能确定算法,但实际并不需用这种算法;而且有时由于算法过于刻板,不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学中除应重视算法式教学外,还应实行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