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
类别 | 心理学 |
释义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Kohlberg’sstage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美国著名认知派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所提出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理论。科尔伯格认为,品德的发展依赖于认知能力的发展、道德判断的成熟,道德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的水平。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模式。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出生至9岁。道德价值来自权威要求或自身利害。第一阶段为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怕受惩罚,为了不受惩罚,会屈从权威或准则的要求。因此,他们都是把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第二阶段为功利与相对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评价行为的是非,首先看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偶尔也考虑到是否满足他人的需要。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据来判断好与坏,带有功利性,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阶段。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讲求相对的相互满足。(2)习俗水平。9~15岁。道德价值来自传统上为多数人或社会舆论认可的是非标准。第三阶段为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在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看来,只有做好事而且使他人满意,才是合乎道德的,才会成为好孩子。第四阶段为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社会秩序依赖于个人履行应尽的义务和尊重已建立的权威。他们以是否维护社会秩序、是否尊重权威、是否遵守不变的规则,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3)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道德价值来自普遍的原则与个人内在的良知,主要特点是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们,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准则是一种由大家商定的、可以改变的社会契约。他们 一般不违反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重视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标准,但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去衡量行为的是非善恶,能够从法律上、道义上比较辨证地进行判断。第六阶段为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们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而且会考虑到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科尔伯格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总趋势是如上所述的水平和阶段,但其发展速度则存在着个别差异,有快慢之别,而且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达到最高的阶段。他强调,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采用各种方式、方法的道德教育,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