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游戏角色扮演模式理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游戏角色扮演模式理论

游戏角色扮演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of role actingin of play

伯勒对游戏所作的一种理论解释,认为儿童的许多游戏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情绪原因,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往往是基于他们对某个角色的爱、尊敬和嫉妒等情感。通过模仿他们所爱戴的角色,儿童的愿望得到满足。伯勒认为儿童游戏结构随心理性欲阶段的发展而变化,并把心理性欲发展划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心理性欲发展的矛盾冲突不同,游戏的内容也不同:第一阶段,儿童的焦虑主要是集中在与身体有关的挫折方面,这种焦虑反映在游戏中表现为这时的游戏是独自玩,往往是玩弄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第二阶段为前恋母阶段。儿童的焦虑主要是失去母亲,结果会导致食物来源危机的潜在焦虑,此阶段儿童开始同母亲游戏,游戏的主题是“我能够做那些妈妈对我做的事情”。第三阶段为恋母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扮演成人的角色,试图补偿他们无法与成人相匹敌的无能地位。第四个阶段为后恋母阶段。儿童通过与伙伴共同参与的计划游戏,从外部的“超我”形象中获得独立。这种计划游戏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自我控制的社会秩序,通过严格认真地执行游戏的计划, 可以从外部的超我形象中获得自由。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