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戈尔德斯坦人格理论
类别 心理学
释义
戈尔德斯坦人格理论

戈尔德斯坦人格理论Goldstein's personality theory

德国神经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戈尔德斯坦(Goldstein, K.)于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人格机体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个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心理学必须把个人当作一个整体而给予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认为,对人格的局部测量只有在更广泛的整体人格背景中才是有意义的。个人作为完整的有机体具有其特定的潜能,这些潜能具有强烈的求得实现的倾向,他把这种潜能的实现倾向称为自我实现的驱力,它是个人“良好完形”(good Gestalt)偏好的集中表现。他认为,个人不仅被自我实现的驱力所驱使,而且能够找到实现自己潜能的最佳方式, 因为个人有能力根据自己喜欢做什么以及怎样做而常获得成功这些事实来确定自己行为的目标及通向目标的途径。良好的社会就是能够为个人最大限度地和以最佳方式实现其潜能提供良好条件的社会。他研究了脑损伤病人行为调节的动机问题。发现,脑损伤初期,病人原有的行为规则全被破坏,他不仅无法做他曾经能做的工作,甚至整个行为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不安、分心、古怪、恐惧、易动感情;但过一段时期后,病人的行为和心理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 比较安静,不再显得焦虑烦躁了。他还认为,任何机体都有一种平衡机制,它是有规则行为的先决条件,而且不论它发生在机体的哪一部分,都依赖于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假若机体的某一部分从整体机体中孤立开来(如脑局部损伤),那么平衡过程就遭受破坏,机体不再能够与先前环境保持一致,行为紊乱便自然发生。机体不能适应环境时,他便退缩,不断重复他还能实现的动作,而对不能实现的行为就不再企望,病人通过这种固执性的行为与环境求得一致,使平衡机制获得恢复。以后病人的行为就较稳定了。由此,他认为,脑损伤病人行为改变的意义在于调整行为以保持整个机体的平衡机制。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