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aesthetic consciousness
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脑中创造性的反映。它包括人的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审美感受是其核心部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长期历史实践的产物,是对人类世界总体性的认识。它积极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它把主体由感性、知性的现实水平,提高到理性的超现实水平,是理性直观的形式。它在原始意识胚胎中孕育,在现实意识基础上诞生,又超越于现实意识。它是一种非自觉意识的活动,具有超功利性。其结构的发生是在前一次审美活动基础上的再造,是新的同化(保持旧有结构,使审美具有连续性)和调节(改变旧有结构,建立新结构)。除对象具有审美信息外,还需主体具备一定的心理条件,如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和注意力的非固着性。它的发生有一定阈限,即美感阈限。审美信息量达到一定的值,心理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由现实结构转化为审美结构(见“审美阈限”)。它具有总体性、超越性和个性化三大基本性质,是全面、自由的意识,体现着人类最高价值的追求和体验。它与现实意识互相作用和联系,两者之区别在于: (1)有无现实功利性。(2)精神上高度差异。它对现实意识影响途径:一是潜移默化,二是反思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