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言语发展理论theory of child'slanguage development
儿童获得言语的机制及其发展的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1)环境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言语获得的决定影响。代表派别有:❶阿尔波特的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临摹,儿童的言语只是成人的翻版。
❷斯金纳的强化说。认为儿童言语同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获得的,言语的操作条件反射建立在声音连接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
❸J.布鲁纳等人的社会交往说。认为和成人言语的交流是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因素。(2)先天决定说。否定环境和学习是言语获得的因素,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代表派别有:❶N.乔姆斯基的先天的语言能力说。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所谓语言能力是指普遍的语法知识。
❷勒纳伯格(Lenneberg,E.H.)的自然成熟说。认为人类大脑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专管言语的区域,言语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只要受到适当的外在条件刺激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人类就表现出言语能力。(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主张用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言语的发展,认为儿童言语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