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因孩子对离婚犹豫不决,要怎样做才不会太伤害到孩子? |
类别 | 婚姻生活 |
内容 |
面对“为了孩子该不该离婚”的犹豫,很多父母会陷入“不离婚怕孩子在争吵中受伤,离婚又怕孩子缺爱”的两难。但其实,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不是“父母分开”,而是“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分开这件事”——比如无休止的争吵、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让孩子被迫“选边站”,或是父母带着怨恨和痛苦生活,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中。 如果经过认真考虑,确定离婚是对彼此和孩子更负责任的选择,以下这些做法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第一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和孩子谈很多父母会低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你心里的怨恨、焦虑、委屈,哪怕不说出口,孩子也能从你的眼神、语气、沉默中感受到。比如你抱着孩子时唉声叹气,或是看到对方时突然变脸,孩子会敏锐地觉得“家里出事了”,但又说不清楚,只能用哭闹、黏人、拒绝吃饭等方式表达不安。 先给自己一段“缓冲期”:
第二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坦白”,重点传递“3个信息”和孩子说离婚时,最忌讳两种极端:
根据孩子的年龄,用简单、具体的语言说清,核心传递3件事:
注意:只说“事实”,不说“原因”。比如不说“你爸太懒,我们过不下去了”,只说“爸妈决定分开住,但我们都会照顾你”。 第三步:离婚后,别让孩子成为“隐形战场”很多父母分开后,会不自觉地把对对方的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
这些行为看似是“保护孩子”或“发泄情绪”,但对孩子来说,等于逼着他否定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爸爸/妈妈是他的一部分(“我是爸爸和妈妈的孩子”),诋毁对方,其实是在让孩子觉得“我有一半是不好的”。长期下来,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分裂(“在妈妈面前说爸爸坏,在爸爸面前说妈妈坏”),甚至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感情最后都会变成这样”)。 守住3条“底线”:
第四步: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惯性”,减少动荡对孩子来说,“稳定”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熟悉的幼儿园、每天晚上听的绘本、睡前的拥抱,这些“不变的小事”能让他觉得“虽然家里有变化,但我的生活还在轨道上”。 离婚后,尽量做到“3个不变”:
第五步:关注孩子的“情绪信号”,允许他“不开心”即使你做得再好,孩子也可能会有情绪:比如突然变得黏人,睡前一定要抱着你才能睡;或者在幼儿园里打架、不配合老师;甚至会说“我讨厌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 这时候,别急于“纠正”他的情绪(比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妈妈已经很辛苦了”),而是先“接住”他的感受:
孩子的情绪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你不焦虑、不指责,他会慢慢适应新的生活节奏。 最后想对你说:“为了孩子不离婚”听起来很伟大,但如果你们的婚姻早已充满冷战、争吵、互相贬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的不是“完整的家”,而是“紧张和不安”。真正对孩子负责的,是无论是否在一起,都让他看到“爸爸妈妈是成熟的大人——我们会处理好自己的问题,也会一直爱你”。 如果暂时还没做好决定,也不必逼自己立刻“选答案”。先试着和对方减少冲突,给孩子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同时慢慢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状态稳了,孩子才能更安稳。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