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你讨厌这个人,那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不可忍受的缺点,但不是因为不可忍受的缺点而讨厌他,而是因为你先有了“讨厌他”的目的,然后你再找出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这个观点来自阿德勒的目的论。恋爱或者关系中,过了一定时期,有时候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让你生气。 你吃东西的方式让你不满意,房间里邋遢的态度令人厌烦,甚至对方睡觉时的呼吸声都让你生气。虽然几个月前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那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找一个机会“结束这段感情”,然后他正在收集结束这段感情的材料,所以他觉得那样,对方一点都没变,只是他的“目的”变了。当然,也有一些原因导致某种目的的出现。 然而,有一个区别和澄清:大多数人会说,他们必须这样做.不管怎样,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选择,没有人强迫你做决定,而是你能不能承受住压力。人就是这样一种反复无常又自私的生物。这种想法一旦产生,无论如何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也很容易找到对方讨厌的理由。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随时可能变成一个危险的地方,人们可能会把其他所有人都当成“敌人”。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置各种借口回避生活问题,不解决实际困难的行为称为“生活谎言”。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回避问题,而不是直接面对问题。对于自己的现状,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责怪别人或环境来回避生活问题。其实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别人或者环境决定的,有可能转嫁责任,但如果是成年后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责任就很明确了。 所以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纠结和困惑。这种行为和认知,不能说是道德问题,或者善恶问题,而是在面对人生需要做出的决定时,要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逃避“人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