飮《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于锦切,音上声。【玉篇】咽水也。亦歠也。【释名】饮,奄也。以口奄而引咽之也。【周礼·天官·膳夫】饮用六清
又【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注】清渭醴之济者,医即内则以酏为醴者,浆今之酨浆,酏今之粥也。
又漱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坐祭,遂饮奠于丰上。【注】饮,漱也。
又隐也。【后汉·蔡邕传】邕上疏曰:臣一入牢狱,当为楚毒所迫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注】趣音促,饮犹隐也,今匿名文书也。
又【正字通】乐律有声饮,以声相转而合也。梁武帝自制四器,名曰通,每通施三弦,因以通声,随声酌其清浊高下也。
又饮器,溺器也。【战国策】赵襄子杀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注】溺器。或曰酒器。
又受箭曰饮箭。【郭璞·蛟赞】汉武饮羽。
又【广韵】于禁切,音荫。以饮饮之也。【礼·檀弓】酌而饮寡人。【左传·昭二十六年】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
又【庄子·则阳篇】或不言而饮人以和。 【说文】或作饮。通作饮。互详酉部酓字注。
〔【周礼】【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注】清渭酒之渍者。〕 谨照原注酒改醴。渍改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