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字部】
【唐韵】户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并音胡。【说文】妖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丰后。【尔雅·释兽】貍狐貒貉丑。【埤雅】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从孤省
又曰:狼狐搏物,皆以虚击孤,狐从孤省
又或以此故也,音胡,疑词也。【易·解卦】田获三狐
又【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诗·邶风】狐裘蒙戎
又【北风】莫赤匪狐。【周礼·地官·草人】凡粪种勃壤用狐。【山海经】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
又【尔雅·释兽】貔,白狐。【注】一名执移,虎豹之属。【疏】貔,一名白狐。或曰似熊。
又鸺鹠一名训狐。因其声以名之。见【唐书·五行志】。韩愈有射训狐诗。
又地名。【左传·僖二十三年】济河围令狐。【晋语】使令狐文子佐之。【注】令狐,邑名
又【史记·赵世家】秦伐我,至阳狐
又【孝文帝纪】军飞狐。【注】如淳曰:在代郡。苏林曰:在上党。
又姓。【广韵】晋有狐氏,代为卿大夫。【晋语】狐氏出自唐叔
又令狐,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