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字部】
【唐韵】【集韵】直几切【韵会】【正韵】丈几切,并音薙【说文】雉有十四种。【尔雅·释鸟】鹞雉、鷮雉、鳪雉、𫜁雉、秩秩海雉、鸐山雉、雗雉、𫛱雉。雉绝有力奋。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成章曰翚。江淮而南,青质五彩皆备成章曰鹞。南方曰寿,东方曰鶅,北方曰鵗,西方曰𫜄。【疏】别诸雉之名也。【易·说卦】离为雉。【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士执雉。【公羊传·襄二十七年】昧雉彼视。
又【尔雅·释鸟】鵽鸠,寇雉。【注】寇雉,一名鵽鸠。
又【晏子·问篇】邹滕雉奔而出其地,犹称公侯。
又【晋语】雉经于新城之庙。【注】雉经,头抢而悬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雉,长三丈,高一丈。【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过百雉。【管子·海王篇】吾欲藉于台雉。
又【春秋·定二年】雉门及两观灾。【注】雉,公宫之南门。
又【扬雄·甘泉赋】列新雉于林薄。【注】服虔曰:新雉,香草也。
又【尔雅·释诂】雉,陈也。【注】义未详。
又【扬子·方言】雉,理也。
又【韵会】姓也。殷后有雉氏。
又【前汉·高后纪注】荀悦曰:讳雉之字曰野鸡。师古曰:吕后名雉,故臣下讳雉也。【韵会】汉人讳之,谓雉为野鸡。
又【集韵】序姊切,音䒨。本作兕。详兕字注。
又【集韵】演尔切,音酏。县名。【前汉·地理志】江夏郡下雉县。【注】雉,羊氏反。【又】南阳郡雉县。【注】弋尔反。
又【集韵】口骇切,音锴。桂林人谓人短为矲雉,或作𥏪𥩤。
又直利切,音稚。野鸡也。
〔【说文】东方曰鹠〕 谨照原文曰鹠改曰鶅。〔【前汉·高后纪注】荀悦曰,讳雉之字野鸡。〕 谨照原文野鸡上增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