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韵】【集韵】【正韵】并皮命切,音窉。【说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释名】病,并也。并与正气在肤体中也。
又【广韵】忧也。【礼·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
又苦也。【书·吕刑】人极于病。【传】欲使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者。【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又恨也。【左传·文十八年】阎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为病恨。
又困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谓罪咎之。【疏】谓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则为困病。
又辱也。【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注】诟病,犹耻辱也。
又短也。【晋语】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类要】唐以秘书监望虽清雅,实非要剧,以监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
又【韵补】叶被旺切,音傍。【黄庭经】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