愞 《说文解字注》
驽弱也。 也上本有者。今删。驽当作奴。许书无驽字。盖缇云奴马也。 从心。耎声。 乃乱切。 十四部 。此篆各本作懦。从心、需声。人朱切。乃浅人所改。今正。懦与人部偄音义皆同。弱也。本乃乱切。音转为乃过切。广韵猕韵懦而兖切。换韵懦奴乱切。过韵懦乃卧切。玉篇心部懦乃乱乃过二切。皆训弱也。此自古相传不误之字也。因形近或讹为懦。再讹为儒。其始尚分懦懦为二字二音。故玉藻注云。舒懦者、所畏在前也。释文云。懦乃乱反。又奴卧反。怯懦也。又作懦。人于反。弱也。皇云学士。是其分别井然。而转写懦讹为懦。故五经文字曰懦人于反。又乃乱反。见礼记注。于是有懦无懦、而以懦之反语入于懦下。广韵虞韵懦字下人朱切。又乃乱切。其误正同。又考僖二年左传懦字、榖梁传懦字、释文转写皆讹作懦。凡经传懦字皆讹作懦。不可胜正。懦通作耎。亦或借蝡。汉书西南夷传选耎、后书章帝八王传西羌传选懦、史记律书选蝡。方言注懦撰、今无不作懦者。盖需耎二声古分别画然。需声在古音 四部 、人于切。耎声在古音 十四部 、乃乱切。而自张参以来。改耎为需。不能𬤊正。说文心部之懦。手部之擩皆经浅人任意窜改。以合里俗。世有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必以愚言为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