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

 

词汇 𠂩
分类 汉字 汉语字词典
释义
𠂩
字形信息
字型 左𠀉右𠀉
字典解释 (𠂩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氏 shì 《汉语大词典》
1.上古贵族表明宗族的称号,为姓的分支。以后,姓与氏合。
2.家族。亦指家。
3.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国名均系以氏。
4.系于姓或姓名字号之后以为敬称。
5.系于亲属尊长称谓之后以为尊称。
6.旧时妇女出嫁后称氏。多在其前冠以父姓。有《祭程氏妹文》。
7.古代官爵、职司或称氏。
8.朝代或称氏。
9.古代少数民族支系或称氏。参阅《文献通考·四裔》。
10.对学术、流派或宗教的称呼。
11.类;种类。亦谓以之为同类。
12.取名,命名。
13.通“是”。此;这。助词。犹夫。犹者。
14.姓。五代有氏叔琮。见《旧五代史·梁书》本传。
氏 zhī 《汉语大词典》
1.见“月氏”“阏氏”。
氏 jīng 《汉语大词典》
1.狋氏,汉县名。
去抖音汉语查看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辰集下】【氏字部】
【唐韵】承旨切【集韵】【韵会】【正韵】上纸切,并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贵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为善也。【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释例曰:别而称之谓之氏,合而言之则为族。【赵彦卫·云麓漫抄】姓、氏后世不复别,但曰姓某氏,虽史笔亦然。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别子孙,如鲁卫毛聃邘晋应韩之分,若夫《易》云:黄帝尧舜氏作。尧舜虽非姓氏,既是天子当一代,称曰尧舜氏,义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论氏族】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马司徒,氏于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志则三马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又古者贵有氏,贱无氏,故其诅辞有曰:坠命亡氏,言夺爵失国也。诅辞见【左传·襄十一年】。
又妇人例称氏。【仪礼·士昏礼】祝告妇之姓,曰某氏来归。
又乐氏,津名,在郑。【左传·襄二十六年】涉于乐氏。
又元氏、猗氏、卢氏、尉氏,皆县名。【广舆记】元氏属常山,今属真定府。猗氏属河东,今属平阳府。卢氏本汉县,今属河南府。尉氏本秦县,今属真定府。 【师古·汉书注】凡地名称某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缑氏、禺氏之类。
又以氏名其物。【大戴记】兰氏之根,櫰氏之苞。
又姓。【吴志】有氏仪,后改姓是。
又猛氏,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𮣴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名猛氏。
又【说文】巴蜀山名岸胁之旁著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扬雄·解嘲》响若氏𬯎。○按今《扬雄传》作𨸝。【玉篇】亦云:巴蜀谓山岸欲堕曰氏,崩声也。承纸切
又《元包经》剥屵氏。传曰:山崩于地也。注:屵音蔡,氏音支。与《说文》《玉篇》义同而音异。
又【集韵】掌是切,音纸。姓也。义同髯。
又【广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并音支。月氏,西域国名,在大宛西。【史记·大宛传】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又阏氏,单于后名。【史记·韩王信传】上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音燕,氏音支。
又乌氏,县名。【史记·郦商传】破雍将军乌氏。【注】乌音于然反,氏音支,县名。属安定。【前汉·地理志】作阏氏
又【史记·货殖传】乌氏倮。【注】韦昭曰:乌氏,县名,倮,名也。索隐以乌氏为姓,非是。
又【广韵】子盈切【集韵】咨盈切,并音精。狋氏,县名。【前汉·地理志】代郡有狋氏县。【注】孟康曰:狋音拳,氏音精。 亦作氏。【古今印史】氏,承旨切,族下所分也。古者姓统族,族统氏。适出继位之余,凡侧出者皆曰氏。故为文从侧出以见意。
〔【赵彦卫·云麓漫抄】如鲁卫毛聃邗晋应韩之分。〕 谨照原文邗改邘。〔【史记·货殖传】乌氏倮。〕 谨照原文鸟改乌。
说文解字注
氏 《说文解字注》
巴蜀名山岸胁之堆旁箸欲落隳者曰氏。 十六字为一句。此谓巴蜀方语也。堆大徐无。小徐作堆。俗字耳。今正。堆、小阜也。箸直略切。小阜之旁箸于山岸胁、而状欲落堕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阜部曰。秦谓陵阪曰?。?与氏音义皆同。杨雄解嘲曰。响若坁𬯎。应劭曰。天水有大坂。名曰陇坁。其山堆傍箸崩落作声闻数百里。故曰坁𬯎。韦昭曰。坁音若是理之是。以上见文选注。今本汉书作?𬯎。师古曰。?音氏。巴蜀名山旁堆欲堕落曰氏。应劭以为天水陇氐。失之矣。氐音丁礼反。玉裁按颜说殊非古。陇?亦作陇坁。与巴蜀之氏形小异、而音义皆同。?坁字同氏声。或从氐声而丁礼切者、字之误也。刘逵注吴都赋坁颓曰。天水之大阪。名曰陇坁。因为陇坁之曲说。与应仲远同。坁、韦音是。?、颜音氏。皆不误。考氏亦作是。见夏书。禹贡曰。西顷因桓是来。郑注云。桓是、陇阪名。其道般桓旋曲而上。故曰桓是。今其下民谓阪为是。句绝谓曲为桓也。各本误今校订如此据此则桓是即陇?。亦可作陇氏。昭昭然矣。古经传氏与是多通用。大戴礼。昆吾者卫氏也。以下六氏字皆是之叚借。而汉书、汉碑叚氏为是不可枚数。故知姓氏之字本当作是。叚借氏字为之。人第习而不察耳。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是者分别之词也。其字本作是。汉碑尚有云姓某是者。今乃专为姓氏字。而氏之本义惟许言之。浅人以为新奇之说矣。 氏崩声闻数百里。象形。 谓?象傍于山胁也。氏之附于姓者类此。 及声。 及读若移。氏篇、韵皆承纸切。 十六部 。大徐承旨切。非也。 凡氏之属皆从氏。杨雄赋。响若氏𬯎。
在古籍中的用法
腿足患濕多年近因氣血 𠂩 衰

《雷塘庵主弟子記》卷七,(不详) 未知 著,未知,第32頁

而借人出游匹方所至邪 𠂩 自給兀恭嘗邀同社諸字 ...

《顧亭林先生年譜》顧亭林先生年譜卷三,(不详) 未知 著,未知,第6頁

𠂩 。 氏 字 六書綂曰:曰承旨切 ... 古者姓綂族,族綂 𠂩 ,適出繼位之餘,凡側出者皆曰 𠂩 ,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 氏 。 説文曰: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文者曰 氏 。 氏 ,崩聞數百里,象形聲。揚雄賦響若 氏 隤。 吾師嘗發二字之義,曰: 𠂩 ,綂宗收族者也。姓也者,一大綂系也。 𠂩 ,枝分也,故以側出取義。古之賜 𠂩 也,諧侯之别子爲祖也者,至其孫以王父字爲 𠂩 。始興也者,官有世功 ... 今欲大正姓 𠂩 ,則何如?曰:未能也 ... 小篆借 氏 爲 𠂩 。 氏 ,蜀山崩也。揚子蜀人也,故其言曰響若 氏 隤。

《雅尚齋遵生八牋》生八牋六之目,(明) 高濂 撰,刻本,第79-80頁

𠂩氏 字 六書綂曰 𠂩 承㫖切,族下所分也。 六書綂曰 𠂩 承㫖切,族下所分也。 ...

《古今印史》古今印史“𠂩氏字”,(明) 徐官 撰,刻本,第21頁

𠂩氏 字。 六書綂曰:日,承 ... 古者姓綂 族,族綂 𠂩 ,適出繼位之餘,凡側出者皆日 𠂩 ,故 爲文從側出以見意。 氏 。 說文曰: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 欲落 者日 氏氏 ,崩聞數百里,象形聲。揚雄 賦:響若 氏 隤。 吾師𡮢發二字之義 ... 𠂩 ,枝分也,故以側出取義。古之 賜 𠂩 也,諸侯之别子爲祖也者,至其孫以王父 字爲 𠂩 。

《古今印史》正文,(明) 徐官 撰,萬曆沈氏尚白齋刻本,第25-26頁

爲良 𠂩 則陸 氏 一莊切矣元和中羣拜相 ...

《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後丙集卷一,(南宋) 劉應李 輯,刻本,第24頁

王安豐婦常卿安豊安胄 𠂩 婦人卿壻於禮爲不敬後 ...

《世說新語》世說新語全一卷,(南朝宋) 劉義慶 撰,刻本,第125頁

𠂩 溺林若 三眠柳 隋堤柳 鬼 ...

《卓氏藻林》卓氏藻林卷之八,(明) 卓明卿 編、(明) 王世懋 校,萬曆八年(1580)卓氏妙香室刻本,第43頁

自爲太子時不快於楽毅 𠂩 单乃縱反間上

《戰國人才言行錄》戰國人才言行錄卷之七,(明) 秦瀹 著,敬業書院刊本,第2頁

於日愈在丙丁,而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免,待於壬癸,起於 𠂩 乙。於時平 旦慧,下晡 ...

《壽氏保元》卷一,(明) 龔廷賢 著,石印本,第6頁

𠂩 巴蜀名山岸脅之旁著欲落𡐦者曰 氏氏 崩聲聞數

《說文解字通正》卷十二,(民国) 劉世珩 輯、(清) 潘奕雋 撰,光緒中貴池劉氏本,第7頁

上將軍趙惠文王以相國 𠂩 授樂毅樂毅

《史記》史記樂毅列傳第二十,(西汉) 司馬遷 著,光緒二年武昌張氏本,第1頁

午 肩 𠂩 國 衆 中 冉 右弟四 口 迥 曰 ...

《說文字原考略》說文字原考略卷二,(清) 吳照 撰,刻本,第12頁

孔隆。乙丑玄王月桃 𠂩 尗𠂔栋撥扫。

《韭溪漁唱集》梅丕祜序,(清) 秦時昌 撰,刻本,第2頁

一 𠂩 摧 十畝石橋 得謙寺洲 五 ...

《光緒湘潭縣志》卷二,(清) 陳嘉榆 修,刻本,第61頁

金再垣貢姪听為伯不是 𠂩 師程是討救兵來到一天 ...

《古板新造小英雄羅通掃北全歌》卷三,(清) 佚名 撰,潮州義安路李萬利本,第8頁

決里 𠂩 白猿樂施大峀作十殿慈 ...

《眾喜粗言》卷一,(清) 佚名 著,光緒6年蘇城瑪瑙經房·蘇城[江蘇]本,第29頁

前𤰏 𠂩 幽華似失都,風逆六鶂 ...

《唐詩貫珠》唐詩貫珠卷二十二,(清) 胡以梅 撰,刻本,第15-16頁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6 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