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韵】灵侯切【集韵】【韵会】【正韵】郎豆切,并音陋。渗漏也。【说文】漏以铜壶受水,刻节画,夜百刻。亦取漏下之义。【周礼·夏官】挈壶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左传·僖四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疏】言漏泄师之密谋也。
又遗失也。【荀子·修身篇】易忘曰漏。
又【尔雅·释宫】西北隅谓之屋漏。【诗·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笺】漏,隐也。
又窍也。【白虎通·圣人篇】禹耳三漏,是谓大通。
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训】朱弦漏越。【注】漏穿越琴瑟两头也。
又德泽下究也。【前汉·吾丘寿王传】天下漏泉。【注】言润泽下沾,如屋之漏。
又江名。【水经注】榆水东迳漏江县伏流山下,复出蝮口,谓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见【周礼·地官·郑注】。
又【正韵】卢侯切,音楼。【礼·内则】马黑脊而般臂漏。【周礼】作蝼。【注】漏当为蝼。言如蝼蛄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