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汇:

 

词汇
分类 汉字 汉语字词典
释义
字形信息
字型 𠃑丆丨一丨𠃍目,𠃑丆丨一丨丅目,𠃑厂丨一丨𠃍目
部首 丨,一,乛,目,厂,鼎
“鼎”作为部首能组成的字 (鼎字旁的字)
鼎鼏𪔃鼑鼐鼒𫣨鼏薡𠕪𠘋𠟭𫜠濎𪔆𪔅𪔄𪔇䵺𬹥檙𮮥𰾸𬹧
查看全部
发音信息 (鼎字怎么念)
拼音 dǐng,zhēn
粤语发音 ding2
注音符号 ㄉㄧㄥˇ,ㄓㄣ
字典解释 (鼎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鼎 dǐng 《汉语大词典》
1.古代炊器,又为盛熟牲之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圆鼎两耳三足,方鼎两耳四足。盛行于商周。多用为宗庙的礼器和墓葬的明器。
2.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
3.古时烹杀罪人的刑具。
4.炼丹煮药之器。
5.卦名之一,巽下离上,卦象为䷱。去故取新之象。引申为更新。参见“鼎新革故”。
6.显赫,盛大。参见“鼎族”、“鼎贵”。
7.比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亦指地位和功名。
8.比喻三方并立之势。参见“鼎立”、“鼎足”。
9.最;顶。参见“鼎能”。
10.量词。
11.副词。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相当于“正”、“正当”、“方”。参见“鼎盛”、“鼎来”。
12.姓。宋有鼎澧。见《奇姓通》。
去抖音汉语查看更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鼎字部】
又【周易卦名】巽下离上之卦。
又【正韵】鼎,当也。
又方也。【前汉·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礼·檀弓】丧事鼎鼎尔,则小人。【疏】形体宽慢也。
又周鼎,星名。见【步天歌】。
又湖名。【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于荆山,后世因名其处为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又城门名。【后汉·郡国志】雒阳东城曰鼎门。【注】九鼎所后入。
又维舟曰鼎。【扬子·方言】维之谓之鼎。
又官名。【前汉·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
又姓。未将鼎澧。
又人名。【西京杂记】鼎,匡衡小名也
又【前汉·匡衡传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状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无说诗匡鼎来。【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按服虔注误。
又【前汉·贾捐之传】捐之复短石显。杨兴曰:显鼎贵。【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贵矣。鼎音钉。师古曰:读如字。
又叶他经切,音汀。【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雷霆。名藏于山经,形镂于夏鼎。
〔【周礼·天官·膳夫】王旦举。〕 谨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讹。谨照原文改为王日一举。"
说文解字注
鼎 《说文解字注》
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三足两耳谓器形。非谓字形也。九家易曰。鼎三足以象三台也。易曰。鼎黄耳。和当作和。许亦从俗通用。 象析木以炊。 巳下次第依韵会所据小徐本订。?者、判木也。反?为?。一?析为二之形。炊鼎必用薪。故像之。唐张氏参误会三足两耳为字形。乃高析木之两旁为耳。唐人皆作鼎。非也。唐氏玄度既辨之矣。 贞省声。 大徐本无。无此三字则上体未说。此谓上体目者贞省声也。或曰离为目。巽为木。鼎卦上离下巽。何不以此说字乎。曰言易卦之取象则可。若六书之会意。必使二字相合成文。如人言、止戈是。目与木不相合也。故释下体为象形。上体为谐声。古叚鼎为丁。如贾谊传春秋鼎盛、匡衡传匡鼎来皆是。鼎之言当也。正也。都挺切。 十一部 。 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者。 此字依韵会补。 离魅魍𮔊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 离俗用螭。依蹂部则当作离。此用宣三年左传王孙满说。传不言铸鼎荆山之下。尚书古文疏证云。陜西同州朝邑县西南三十二里有怀德城。汉县也。汉志左冯翊怀德下曰。禹贡北条荆山在南。皇甫谧帝王世纪。禹铸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山下有荆渠。郦氏水经注。怀德县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禹贡北条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即夏后铸九鼎处也。 易卦巽木于下者为鼎。 此引易证下体象析木之意。与晋下引易证从日一例。 古文以贝为鼎。籀文以鼎为贝。 二贝字小徐皆作贞。郭忠恕佩觿云。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则。亦误。今正。京房说贞字鼎声。此古文以贝为鼎之证也。许说则???者、籀文之则员𫕥妘字。此籀文以鼎为贝之证也。 凡鼎之属皆从鼎。
在古籍中的用法
鼎 行,檜 奏乞同執政往餞。樞密副使王庶謂 鼎 曰:公欲去,早為 庻言。 鼎 曰:去就在樞密, 鼎 豈敢與!檜至, 鼎 一揖而去。自 是檜益憾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百二十二,(宋) 李心傳 撰,四庫全書本,第13頁

寶 鼎 元年八月,所在言得大 鼎 ,于是改元。

《册府元龜》冊府元龜卷二百,(宋) 王欽若 撰、(宋) 楊億 撰,四庫全書本,第4頁

鼎 , 持、 子才, 武經 郎。 ...

《宋史》宋史卷二百十八,(元) 托克托(脫脫)等 撰、(清) 林蒲封等 考證,四庫全書本,第19頁

丁酉, 授進士韓 鼎 、藺琦、王敞為給事中。 鼎 ,禮科,琦,兵科,敞 ...

《明實錄》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五,(明) 胡廣 撰、(明) 張居正 撰、(明) 溫體仁 撰,抄本,第4頁

陪 鼎 ,加 鼎 也。 受鬻,受粥也。 胖 ...

《弇州四部稿》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九,(明) 王世貞 撰,四庫全書本,第14頁

鼎鼎 百年間,會晤能幾句。

《石倉歷代詩選》石倉歴代詩選卷三百八十七,(明) 曹學佺,四庫全書本,第3頁

李 鼎 成周時衞大夫,食采於 ...

《西江志》西江志卷第一百九十一“藝文”,(清) 查愼行 纂、(清) 白潢 修,康熙五十九年刻本,第22頁

過弋陽 龔 鼎 孳 昇平歌舞大江西,玉 ...

《江西通志》江西通志卷第一百五十八“藝文:詩十二、詩餘”,(清) 陶成 纂修、(清) 高其倬 總裁、(清) 謝旻 總裁,雍正十年刻本,第17頁

楊 鼎 元、 左國棟、 連璽、 宋 ...

《清實錄》修纂官,(清) 溥儀 撰,抄本,第6頁

鼎 賦 印賦 履賦 冠賦 邵瓊之 ...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四,(清) 董诰 辑,嘉慶十九年武英殿刊本,第1頁

亞 鼎 僧 鼎 通 鼎 釐 鼎 孔 鼎 伯魚 鼎 叒癸 鼎 官 鼎 大保 鼎 一太保 鼎 二衰 鼎 父 鼎 一 孔 鼎 伯魚 鼎 叒癸 鼎 官

《奇觚室吉金文述》目錄,(清) 劉心源 著,光緒二十八年本,第1頁

資格何者昔趙 鼎 張浚之交攻浚在則 鼎 去 鼎 之門人亦去 鼎

《建炎以來擊年要錄》卷一百二十六,(南宋) 李心傳 著,光緒二十六年廣雅書局本,第10頁

庚 鼎 辛 鼎 癸 鼎 按史記夏商未有謚其君皆以甲乙爲號此三 鼎 疑 皆夏商之器 按史記夏 ...

《佩文齋書畫譜》卷五十九,(清) 孫岳頒 纂輯,康熙四十七年(1708)內府刻本,第19頁

鼎 㫤。 鼎 。 挺 挺。 拯抍。 等等。 ...

《六藝之一錄》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二十五,(清) 倪濤 撰,四庫全書本,第15頁

四 鼎 山襄安有四 鼎 山 巢縣四 鼎 山郡國志云卽

《續修廬州府志》卷六,(清) 汪宗沂 纂、(清) 林之望 纂、(清) 黃彭年 纂,光緒十一年本,第29頁

元 鼎 元年夏五月,得 鼎 汾水上。

《[雍正]山西通志》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二,(清) 覺羅石麟等 修、(清) 儲大文等 纂,四庫全書本,第13頁

之說,備百物之象,鑄 鼎 九:中央曰帝鼐,色黃;北曰 寶 鼎 ,色黑;東北曰牡 鼎 ,色青;東曰蒼 鼎 ,色碧;東南曰岡 鼎 ,色緑;南曰彤 鼎 ,色紫;西南曰阜 鼎 ,色黑;西曰皛 鼎 ,色 赤;西北曰魁 鼎 ,色白。政和六年,又 ... 政和六年,又用方士王仔昔議,改 帝鼐為隆 鼎 ,彤 鼎 為明 鼎 ,阜 鼎 為順 鼎 ,皛 鼎 為藴 鼎 ,魁 鼎 為健 鼎 ,寶 鼎 如舊,牡 鼎 為龢 鼎 ,蒼 鼎 為育 鼎 ,岡 鼎 為 潔 鼎 。八年,又用方士言,鑄神霄九 鼎 ,曰太極飛雲洞劫 之 鼎 、蒼壺祀天貯醇酒之 鼎 、山岳五神之 鼎 、精明洞淵 之 鼎 、天地隂陽之 鼎 、混沌之 鼎 、浮光洞天之 鼎 、靈光晃 耀煉神之 鼎 、蒼蠅火蛇蟲魚金輪之 鼎 ,與漢津所鑄凡 十八焉 ...

《御定淵鑑類函》御定淵鑑類函卷三百八十三,(清) 張英 纂、(清) 王士禛 纂,四庫全書本,第9頁

周蛟螭 鼎 、蟠夔 鼎 、 夔龍雷紋 鼎 、夔龍侈口 鼎 、饕餮 鼎 、獸足 鼎 、鱗紋 鼎 、旋雲 鼎 、穆公 鼎 、戀 鼎 、益 鼎 、鮮 鼎 、師父 鼎 、伯鄙父 鼎 ,其取義 悉與商同。

《钦定續通志》欽定續通志卷一百二十二,(清) 嵇璜 纂修、(清) 曹仁虎等 纂修,四庫全書本,第2頁

黃 鼎 請 敕交軍機處存記遇有 ...

《左文襄公奏稿》卷三十一,(清) 左宗棠 著,光緒十四年本,第20頁

鼎 北曰寶 鼎 東曰牡 鼎 東北曰蒼 鼎 東南曰岡 鼎 南曰

《讀史碎金》讀史碎金註卷五十三,(清) 胡文炳 著,光緒元年蘭石齋本,第39頁

鼎鼎 之。 李睿 於善 傅常 巾

《[雍正]浙江通志》浙江通志卷一百五十三,(清) 李衛 修、(清) 嵇曾筠 修、(清) 沈翼機等 纂,四庫全書本,第24頁

元 鼎 元年汾陰得 鼎 以聞天子以禮祠迎 鼎 至甘泉從上行薦之

《陝西通志》卷四十七,(清) 刘于义 著,清雍正13年刻本,第6頁

明吳 鼎 芳 荆卿入秦,燕太子丹 ...

《御定歷代賦彙》御定厯代賦彚補遺巻十二“明吳鼎芳”,(清) 陳元龍 編,四庫全書本,第28頁

鼎鼎 百年內,歡樂苦不足。

《御選宋金元明四朝詩》御選明詩卷三十四,(清) 張豫章等 輯,四庫全書本,第21頁

鍾 鼎 妻劉氏。潁州人。 鼎 死,投水以殉。

《[乾隆]江南通志》江南通志卷一百八十一,(清) 尹繼善 修、(清) 趙國麟 修、(清) 黃之雋 編纂、(唐) 章士鳳等 編纂,四庫全書本,第33頁

鼎 , 王詢, 吉 加貝, 楊夔 ...

《[雍正]江西通志》江西通志卷五十二,(清) 謝旻等 修、(清) 陶成 纂、(清) 惲鶴生等 纂,四庫全書本,第32頁

弦紋 鼎 十 弦紋 鼎 十一 弦紋 鼎 十二 弦紋 鼎 十三 弦紋 鼎 十四 弦紋 鼎 十五 弦紋 鼎 十六 帶紋小 鼎 素 鼎 一

《西清古鑑》西淸古鑑卷七,(清) 梁詩正 撰、(清) 蔣溥 撰,四庫全書本,第3頁

鼎 崇安縣 宋知縣事范雍有 ...

《福建通志》福建通志卷之二十五,(清) 謝道承 纂、(清) 郝玉麟 修,乾隆二年(1737)刻本,第24頁

聖宋頒樂圖》云:“牛 鼎 ,口徑底徑俱一尺三寸 ... 義《三禮圖》云:“牛 鼎 受一斛。天子飾以黃金,諸侯飾以白金。羊 鼎 受五斗,亦以銅爲之。豕 鼎 受三斗。牛 鼎 三足如牛,每足上,以牛首飾之。羊豕二 鼎 ,亦如之。所謂周之禮飾器各以其類之義也。 鼎 扃, 鼎 冪, 鼎 畢。

《朝鮮王朝實録》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一百二十八,(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8頁

鼎 字尊古。學於王原祁, ...

《清史稿》淸史稿列傳藝術傳三“鼎”,(民国) 趙爾巽 撰,關外二次本,第4頁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6 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