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崇高 英 mathematically sublime;德 Mathematisch-Erhabenen 亦译“数量的崇高”。德国康德用语。与“力学的崇高”相对。用以说明崇高的一种性质和特征。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其内涵有四个方面:(1)从对象来看,是体积上无限大的自然事物,它不能用数学的方式或逻辑的方式加以计算或推论,只能直接观照。因为它无限大,感官无法完整地把握,故又是无形式的。(2)从主观机能的活动方式上看,与力学的崇高是想像力和实践理性相关不同,它是想像力与理论理性的共同活动。想像力与知性相结合,只能把握有限的美的事物,对无限大的崇高对象则不能适应,这种“不适应”唤醒了主体的“超感性能力”,即纯粹理性(理论理性),它提供理性理念,去思考、统一、把握超感性的绝对整体和无限。理性要求掌握在空间上无限广大的事物,但想像力即使扩大自身(Erweiterung der Einbildung-skraft),也无法提供无限大的完整表象,两者处于矛盾对立之中。这就是数学的崇高感的根基。(3)从关系上看,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数学的崇高面前,由于想像力无法适应理性机能的无限性,所以在主观上是不合目的的;但想像力无法把握对象的无限性也正是适应和表现了理性机能的无限性,又是合目的性的。(4)从本质上看,数学的崇高不在对象自身,而存在于主体心中,“真正的崇高只能在评判者心情里寻找,不是在自然对象里”。康德的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观念构成康德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次从主体心理上揭示了崇高的根源,在美学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