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悲观主义 pessimism on technology 对技术的社会价值持否定态度的社会思潮。技术决定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认为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来自于科学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造成人类文明的没落,人类社会将走向末日。在技术日益发展、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日趋重要的现代社会中产生。认为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不可能依靠技术摆脱贫困而获得幸福,担心工业技术无限制地发展可能危及人类自身,给社会带来灾难。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组装的流水线化,劳动者成了“一部机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这一普遍现象使西方一些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对科技进步的价值产生了悲观情绪,并且愈来愈明确地形成了一种批判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思潮。他们认为科技的发展会使矿产资源耗尽,粮食生产的增长将会终止,环境污染将无法消除,未来的社会或者是因为全球战争而毁灭,或者倒退到永久的野蛮状态。由于控制论、机器人的发展,他们又把未来社会描述为“机器人的时代”,认为到那时,人类将成为机器的奴隶,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奴役性,起着统治人和奴役人的社会功能。并预言技术发展必然造成人类文明的没落,为了拯救人类,只有阻止技术本身的发展。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他否认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摆脱贫困的意义和作用。20世纪初,技术悲观主义有所发展。对技术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批评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个人的自由、幸福,使人丧失个性,二是批评技术应用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20世纪中期以后,罗马俱乐部的技术悲观主义观点,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立于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讨论了“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困境”问题,其代表性著作有梅多斯(D. L. Meadows)于1972年发表的题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