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逵 约330—395 东晋雕塑家、画家、无神论者。字安道。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工书能琴兼治各种巧艺。终身不仕。他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著《释疑论》,与当时名僧慧远等反复辩论。主张“人资二仪之性以生,禀五常之气以育”,性有长短,气有精粗,因此表现出寿夭、贤愚之别,“此自然之定理,不可移者也”。继承了汉代王充的偶然论思想,对生死等现象作了无神论的解释,认为“善恶福祸,或有一见,斯自遇与事会,非冥司之真验也”(《答周处士难释疑论》)。故人的生死、善恶、贤愚等均“非积行所致”,驳斥了佛教有神论。认为佛教“积善积恶之误,盖是劝教之言”(《与远法师书》)。并以“烛火喻形神”的神灭思想反对佛教神不灭思想,指出“火凭薪以传焰,人资气以享年;苟薪气之有歇,何年焰之恒延?”(《流火赋》)又深恶元康之际虚无放荡之风,著《放达为非道论》,认为“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晋书·隐逸传》)。把元康名士的放达斥为“乱德”、“乱道”之行。另有《竹林七贤论》,已佚,《全晋文》辑有部分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