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斗争 struggle in ideology 亦称“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有阶级社会中对立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各阶级的根本利益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中的自觉的、集中的反映。意识形态既是一个阶级团结本阶级、维护本阶级共同利益的观念手段,又是与敌对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他们的意识形态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斗争。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斗争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往往是夺取政权斗争的先导。意识形态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阶级斗争的状况。统治阶级力图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影响和支配全社会(包括敌对阶级),把思想控制作为经济支配、政治统治的补充手段,以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而被统治阶级则竭力反抗这种思想控制,力图创立和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发动本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群众反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阶级被推翻之后,甚至在其存在经济基础被基本消灭之后,其意识形态还会长期存在并影响人们的思想,成为反对现存制度的社会势力的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不仅是夺取政权的思想武器,也是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而来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上还具有一定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和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与侵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意识形态斗争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靠粗暴和强制来解决,必须讲究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意识形态斗争与学术上、艺术上的争论,与人民群众内部的思想问题不同。在批判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同时,要注意吸取历史上的和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