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意志自由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意志自由 freedom of the will 人类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而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最初从道德伦理角度提出来,作为伦理学范畴,指人在行动时对善与恶、道德或不道德的一种选择自由。后发展成对自由与必然、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探讨。古希腊德谟克里特认为德行可教可学,初步提出了意志可决定自己道德行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人的意志有能力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道德责任。欧洲中世纪神学宣扬人的德性是由上帝赋予的,美德是“神的直接启示”。由此产生了关于人的行为有没有意志自由的问题。经院哲学开始时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人没有意志自由。在近代,德国康德提出先天的善良意志的观点,把意志自由作为他的实践理性的三条公设之一(其他两条为“灵魂不死”和“上帝存在”),强调人的道德意志是独立的、绝对自由的。黑格尔把人的道德伦理看作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认为人的本质在于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体现在外,是对物的占有的权利,体现在人的主观内心,就是道德,而伦理就是自由意志的具体实现。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尼采等)提出自由意志是置身于世界客观规律之外的独立力量,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第一性的东西。以此为个人主义和非道德主义作辩护。近代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像行星按轨道运行一样,都是前定的,抹煞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并导致宿命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的意志活动以客观规律性为基础并受其制约,事物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为人们提供了抉择的各种可能性和活动的自由,即意志自由,使人们显示出主观能动性,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通过人的意志的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的。在伦理活动中,这种客观必然性还表现为人们和阶级的利益与需要,决定着他们行为的动机。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55页)列宁在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时也指出:“决定论思想确认人的行为的必然性,摒弃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但丝毫不消灭人的理性、人的良心以及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恰巧相反,只有根据决定论的观点,才能作出严格正确的评价,而不致把什么都推到自由意志上去。”(《列宁全集》第1卷第128页)人的意志自由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社会个体来说,这种能力和个体的实践活动情况、个体的主观素质即他所受的教育、文化素养等有关。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意志往往受阶级性制约,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