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力 德 Einbildungskraft 德国康德用语。指形成表象并把表象联接于知性或理性的心灵能力。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康德认为,这是一种盲目又不可缺少的心理机能,它有两种,一种是“再生的想像力”(reproduktive Einbildungskraft),即回忆或联想的能力;另一种是“产生的想像力”(produktive Einbildungskraft),是先天的、自发地规定和统一感性的能力。它对认识的作用,一是统一感觉印象,二是联接表象和概念。审美中的想像力一般指“产生的想像力”。当主体在审美状态中静观外物时,想像力先把感官所得的感性材料初步综合为完整的表象,然后提供给知性。想像力和知性两种心灵能力围绕着表象自我相关的无概念的自由游戏(活动),使主体感到愉快,这就是审美的心意状态,就是鉴赏判断的实质。如果没有想像力,认识和审美都不可能发生。想像力在康德哲学和美学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