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法检验 open question test 英国摩尔通过疑问来检验“善是不可定义”的方法。他反对自然主义伦理学,认为善是简单的、不可定义的,并用悬疑法检验来论证这一结论。认为无论用何种属性或概念来定义“善”,人们总是可以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悬而未决的疑问,追问这一概念或属性本身是否善的。然而,如果“善”真的能用这种概念或属性来定义的话,是不可能产生这个悬而未决的疑问的。这就证明了关于“善”定义本身是错误的。它可以用公式如下表示:如果G表示善,P表示某种概念或属性(幸福、快乐等),df表示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G=dfp ……(1) 这个公式有这样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lsPG?(P是善的吗?)……(2) 而且,lsPG?这一疑问与lsPP?这一疑问是不相同的。因为lsPG?(快乐是善的吗?)这一疑问是有意义的,而lsPP?(快乐是快乐吗?)这一疑问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按照公式(1)G=dfp,却可以得出“lsPG?”等同于“lsPP?”,因为G可以用P来替代,于是产生前后矛盾,而这一矛盾正是公式(1)G=dfp所引起的,所以关于“善”定义本身就不能成立。悬疑法是元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对后来的元伦理学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黑尔的伦理学,在论证方式上与摩尔有很大的类似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