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类别 哲学
释义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identity of thinking and being

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恩格斯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除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本原之外,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5页)。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问题,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争论十分激烈。康德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承认“自在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但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世界是不可知的。黑格尔批评康德的观点。指出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之间既是有差别的和对立的,又是同一(统一)的。这个统一的基础是思维。认为存在本身就是思维的产物,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指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当我们认识了现象时,我们因而同时即认识了本质,因为本质并不存留在现象之后或现象之外”(《小逻辑》)。恩格斯认为,在驳斥康德的不可知论的观点上,“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所能说的,黑格尔都已经说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5页)。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反对割裂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指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只有在将人理解为这个统一的基础和主体的时候,才有意义,才是真理”。但他没有找到两者统一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对思维和存在关系作了科学解释。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出发,认为“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彼此又处于统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页)。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思维与存在互相转化,存在向思维转化,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思维向存在转化,即思想、观念和理论变为现实的物质存在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既反对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解释,又批评把思维和存在形而上学割裂的错误观点。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中国哲学界从50年代末起就有所争论,有的主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命题;有的认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既有唯心主义的理解,也有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13: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