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德国古典哲学
类别 哲学
释义 德国古典哲学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的统称。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准备。该词首先由恩格斯使用。其特点为:以哲学上的辩证发展思想为社会革命作理论论证;体系完整,理论严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思辨性强,抽象、晦涩、艰深。其产生原因为:德国经济从19世纪初叶以来有比较快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革命;自然科学有迅速发展,特别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各部分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给人类的认识带进了辩证法;从古希腊以来对辩证法的研究,以往经验论与唯理论对认识过程的研究,累积了大量的材料,为进一步概括准备了条件;德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许多反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思想,也有助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分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与德国古典唯物主义。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哲学发展形成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过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形成了德国古典唯物主义的理论。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所要解决的,是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的知识的普遍性与必然性问题,论证经验材料与先天形式都是必要的。认为自在之物刺激人们的感官所产生的印象与观念是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只有加上人的自我的统觉所产生的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才形成有条理的有规律性的知识。人们所认识到的规律不是对自然界规律的反映,而是人的认识能力所颁布的。人的认识能力局限在知性所认识到的有条件的范围内,认识超出知性范围之外的理性所要认识的上帝、世界、灵魂这些完整的无条件的对象,则因人所可能使用的是知性而陷于二律背反和谬误。上帝、世界、灵魂只能通过信仰而达到。认识只能达到现象界,自在之物是人所不能认识的。由此形成认识论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还论述了统觉的作用和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观点,发挥了人的主动性的作用。康德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发起对旧形而上学的冲击以及对理性的批判,论证了理性认识的来源和使用的范围与界限。费希特改造康德哲学,认为其自在之物的客观世界的意义是不能成立的,自在之物只是自我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非我,并非客观存在。他在认识的范围内设立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强调自我先要决定其自身,由此引导出自我设定非我,进一步引导出自我非我的对立中的相互作用。认为非我决定自我是理论的自我,自我决定非我是实践的自我。强调矛盾是理性中必然具有的。谢林否定费希特的非我由自我所建立而作为其克服超越的对立面的理论,认为自然界是有生命的、有精神性的、有目的性的,从而把自我与非我的对立改造为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还认为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之前有绝对的同一,把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向客观唯心主义。谢林不仅认为理性有矛盾,自然界有矛盾,而且认为社会也有矛盾。黑格尔试图用唯心辩证法把自然、社会、思维贯穿起来,认为意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等阶段。他的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逻辑学研究理念之自在自为的科学,即理念自身存在与自我发展的体系。(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之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即原来独立存在的发展的理念达到具体的统一,就成为“作为存在的理念”转化为自然界。(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即形成了人按照绝对理念发展的规律而发展的阶段,这时理念似乎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而回归于自身的自由发展。精神哲学描写的是社会的发展。黑格尔哲学反映了现实中的矛盾,吸取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继承了以前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因而使他的体系包括了以前的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巨大领域。黑格尔后出现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从青年黑格尔派分化出来的费尔巴哈批判了唯心主义,转向机械唯物主义。把人和自然界作为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将人类学、生理学作为普遍的科学,研究人和人类社会中的宗教,特别是从认识论上研究宗教存在的原因,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哲学的情况下,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把唯物主义推到人本学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1848年,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下诞生,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代替了德国古典哲学,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结束。德国古典哲学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有巨大贡献,这主要在:(1)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发展了唯心主义辩证法,把人类对自然界、社会、思维中的辩证发展的认识推到马克思主义以前发展的最高点,总结了以前辩证法思想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果。(2)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批判了封建贵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与神学,反对一切唯心主义,总结了以前唯物主义发展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