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形而上学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来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13世纪起,这一书名被用来作为哲学名词,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神、灵魂和意志自由等)的学问,或用作哲学的别称。无论是书名还是哲学名词,因其内容大体上相当于中国古代所说的“道”,所以近代严复根据中国《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说法,把这一词译成“形而上学”。由于它和中国魏晋时的玄学都把超感性非经验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中国也有人称形而上学为玄学。在16—18世纪欧洲哲学中,“形而上学”仍然大都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其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了本质的剖析。恩格斯在谈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特征时指出:“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0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古代就已产生。中国西汉时董仲舒宣称“天不变,道亦不变”。15世纪至18世纪,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总体上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为了深入认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规律性,对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撇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暂时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比古代对世界笼统的直观前进了一步,但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孤立的考察事物和现象的习惯。以后英国哲学家F.培根、洛克把自然科学的这一方法移植到哲学领域,形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欧洲,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它同那个时期的生产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也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它在人类认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在对世界各部分的认识上,形而上学比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要正确些。没有对自然现象分门别类的精确研究,要建立起揭示事物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现代科学是不可能的。但是,当着科学的发展已经越过搜集材料和研究既成事实的阶段,进入整理材料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广大领域时,当19世纪一系列新兴科学产生以后,形而上学就成了自然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历史现象,就必然否认社会矛盾,否认发展和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现代有些实证主义哲学还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攻击唯物主义。列宁说:“在唯心主义、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的教授们看来,任何唯物主义都是‘形而上学’,因为它在现象(为我之物)之外还看到我们之外的实在。”(《列宁全集》第18卷第104页)在哲学史上,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形而上学有时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有时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