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 1909—2004 哲学家。别名季同,曾用笔名宇同。河北献县人。早期欣赏英国分析派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不久受其兄张申府(崧年)的引导,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本,开始了解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助教,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周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作了探讨。另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两篇,叙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和道德学说。1935—1936年,研究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和层次体系,著成《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国近代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哲学范畴的专著。1943年起任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师、副教授。1946年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教授,次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后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哲学史组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近年来又从事文化哲学的研究,在《中国文化传统简论》一书中提出“中华精神”的论点,认为,中华民族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可以称为“中华精神”。其表现于《周易大传》中的两个命题上,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还从中西哲学相比较的观点出发,认为西方哲学家注重天人对立,认为把人和自然分开,肯定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是人的自觉;而中国哲人则一向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特点在于注重“整体动平衡的观念”和“直觉体悟的方法”。治学严谨,尤重文德。主要著作还有《中国古典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求真集》、《真与善的探索》、《文化与哲学》、《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等,另有《张岱年文集》(从1989年起已陆续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