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1837—1909 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曾官湖北学政、国史馆协修、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山西巡抚。光绪十年(1884)任两广总督,中法战争时,起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创水陆师学堂,办枪炮厂,设矿物局,立广雅书院。光绪十五年,调任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筹建北江师院、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年任两江总督。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曾上疏阻止和议,反对割让台湾。奏请练兵战备,讲习工商。光绪二十一年曾列名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次年下令查禁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旋回任湖广总督。光绪二十四年创设农务学堂与工艺学堂,设汉口商务公所,开办萍乡煤矿。撰成《劝学篇》。曾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与刘坤一创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光绪二十八年充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二年为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一生宗旨在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劝学篇·变法》)强调“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循序》)。对于旧学他标榜“兼师汉宋”,主张“读书宗汉学,制行宗宋学”,认为讲究训诂考证的汉学只是一种读书方法,讲义理的宋学,才是人们行为的指南。继承宋明理学,尊崇孔、孟、程朱,提倡纲常名教,认为纲常名教是“礼政之原本”,并重申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论。由于受西学影响,又主张“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延访洋务人才启》),积极兴办各类学校,训育人才,以西学西艺改革教育内容,强调办学首重师范,曾拟初级、优级师范学堂的章程,对清末教育颇具影响。著作编为《张文襄公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