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异化劳动
类别 哲学
释义 异化劳动     alienated labour

亦译“劳动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来表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异化,论证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异化的克服,由此引申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马克思批评黑格尔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而没有看到它的消极方面,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一面,而且还有摧残人的消极一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异化劳动具体表现为:(1)劳动成果与劳动相异化。劳动成果是劳动的物化或对象化。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劳动的异化,即劳动者的产品变成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1页)。(2)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内在本性。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东西,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同上书第93页)。(3)由于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尊严,导致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只是单纯的谋生手段,类似动物的求生本能活动,从而成为异化的人。(4)由于人的自我异化,导致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生产出和自身对立的产品,而且生产出有权支配自己的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同上书第100页),即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关系。马克思从人和物的关系中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从异化劳动中看到了阶级的对立。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存在辩证的因果关系: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是与人类的本质相违背的,造成严重的社会对立,因此,消灭这类社会现象就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要求。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就是对异化劳动的克服。在后来成熟期的马克思著作中,较少使用“异化劳动”概念。但在《资本论》中仍有使用:“资本关系使工人处于和他自己劳动的实现条件完全无关、相外化和相异化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00页)中国学术界有人认为,这一概念是马克思确立科学的实践概念的重要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转折点。也有人认为它表明马克思开始突破人本主义的局限又继续保持着人本主义的思辨方式。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4 5: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