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同一性 illusional identity 主观臆想或推断的同一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31页)中国《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变,《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变人,都是一些主观臆想的联系和变化,是幻想的同一性。它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条件下,人们对复杂的现实矛盾的变化的一种幼稚的臆想或推断。这种臆想或推断虽然反映出人类征服自然力的愿望,但并不是现实矛盾变化的科学反映。幻想的同一性有时也能诱发、促进人们积极探索新问题。有的在当时只是一种幻想的同一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可以显现出某种程度的科学性。合乎科学发展的幻想同一性,当现实的实践条件具备时,也可以成为现实的同一性。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由于主观背离客观,也容易产生只凭主观臆测而违反客观规律的幻想同一性。这种幻想同一性容易导致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