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注疏 部派佛教上座部三藏典籍律、经、论疏释的总称。原系僧伽罗文,包括《大疏》等古代僧伽罗沙门的著述共二十八种。5世纪时,由佛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人译编为用僧伽罗字母写定的巴利语本(其中大部为佛音的作品),计二十四种。律藏疏释二种,经藏疏释十九种,论藏疏释三种。上座部佛教由锡兰(今斯里兰卡)辗转流传至东南亚各国和中国云南省西南地区之后,其经典和疏释也随之一同流传开来,并被转写成泰文、缅文、柬埔寨文、老挝文以及三种傣文字母的巴利语音写本。这些著述基本上概括了南传上座部佛教律、经、论的详尽注解,再加上佛音所著的《清净道论》一书,形成了一大部完整的上座部佛教典籍疏释丛书,不仅在大寺派的传统基础上阐述了上座部佛教的教义,还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锡兰历史的重要史实,同时也是研究上座部佛教哲学思想的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