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尼采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早年就读于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1869年起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因病辞职,专事著述,直至1889年精神分裂丧失理智为止。早年接受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影响,推崇浪漫主义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的艺术思想。后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发展为强力意志,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哲学理论。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强力意志”和“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意志,它不是求真理的意志或叔本华所说的求生存的意志,而是扩张自我,追求强力,占有和奴役外物与他人的意志,是“一种贪得无厌地表现强力的欲望或应用强力作为创造的本能”。尼采以此作为估量一切旧价值和确立新价值的标准,提出“上帝死了”的口号,抨击基督教及其道德,抨击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把西方传统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念视为扼杀强力意志的虚无主义而加以否定。在认识论上,强调理性只是强力意志的工具,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的世界,真理只是一种主观的信念,是对某种判断的确信和评价。在本体论上,认为西方传统哲学把世界区分为假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并追求真实世界的本质,探讨始因、实体、物性,这是完全错误的、无用的,应当抛弃“物质”、“精神”等实体概念的变态,确认“真实的世界无法证明它是存在的”。世界上唯一可以确定的基本事实就是意志,它是一切事物唯一可能的共同特征。世间的联系只是一个意志征服另一个意志,整个世界是由一个个意志冲动形成的偶然性的堆砌,无必然性可言。意志不断创造自身、超越自身,永远流转易形,没有确定的方向,形成永恒轮回。在伦理学上,自称是“第一个非道德论者”认为道德之本质是长久的强制,多数人出于恐惧心顺从强制,逐渐形成道德良心。道德约束、道德良心乃至道德本身都是借助于非道德的虚构、欺骗、强制、恐惧所产生,应予以废止。主张以强力意志为评价标准,认为凡能增强强力感的都是善,人有强者和弱者、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相应地就有老爷道德和奴隶道德之分。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强者应当统治”,颂扬有利于强者统治的剥削,侵略,征战;反对社会平等、民主制、普选制和社会主义。在美学上,推崇体现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修斯精神相结合的希腊悲剧,认为它全凭直觉,与理智无关。一旦理性主义兴起,希腊悲剧就衰落。认为科学和道德阻碍生命意志的发扬,艺术则应肯定生命意志,发扬生命意志。还提出“超人”说,认为超人是人世间强力意志的最高表现。尼采的哲学因其对基督教和西方近代文明的尖锐批判和对西方精神危机的预言,一度被冷落。20世纪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没落日趋显露,尼采又被西方思想界视为“先知”和“预言家”,并对西方非理性主义各派哲学,以及文学、艺术,均有广泛的影响。其非道德主义、个人主义及“强者统治”的政治思想曾为法西斯主义所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尼采曾受到反法西斯思想家的严厉批判。近年来西方又对尼采学说予以重视,并给以重新评价。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善恶之彼岸》(1886)、《反基督教》(1895)、《请看斯人》(1895)、《权力意志》(1901)等。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