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 feudal society 以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剥削农奴(或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人类历史上继奴隶社会之后的又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在奴隶社会瓦解的基础上产生。有两个互相对立着的基本阶级,即封建主阶级和农奴(农民)阶级。封建主剥削农奴(农民)的方式主要是收取地租(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同奴隶制相比,封建生产关系使农奴(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私有经济,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力得到发展。铁制工具得到普遍使用,农业、畜牧业等都有较大发展,城市中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日趋发达。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封建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国王或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下分封为许多等级,建立一整套封建官僚制度,用以巩固封建统治。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和等级制度、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的封建主阶级思想,在欧洲主要是基督教的神学,在中国主要是儒家思想(宣扬天道不变、死生有命的世界观和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对农奴(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引起农奴(农民)的不断反抗和斗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最后为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西欧封建社会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8世纪,约存在了13个世纪。中国封建社会一般从春秋战国之交算起,延续两千余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