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游戏 英 aesthetic play;德 ästhetische Spiele 德国J.席勒关于人和社会的审美状态的理论。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提出。康德曾提出自由游戏的概念,席勒接受了这一概念,并赋予新的内容。认为游戏起源于精力过剩,当人的物质需要满足后,人还要求物质剩余外的审美附加物(ästhetische Zugabe),游戏便是使人的享受超越于物质需要的活动。认为游戏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人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人的游戏有低级和高级两种,低级游戏是物质游戏,与形式无关,属于人的动物生活;高级游戏是审美游戏,其对象是自由形式。通过审美游戏人完全挣脱了物质需求的枷锁,以美本身为追求的对象,建立起游戏和外观的快乐王国——审美王国,“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这个王国的基本法则”。审美游戏是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真正的人和真正的社会的本质,“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审美游戏理论揭示了人性和艺术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后代有很大影响。19世纪后半期,英国斯宾塞接受和发展了J.席勒的理论,提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理论,所以后人称“席勒-斯宾塞游戏说”。谷鲁司、艾伦、萨利(J.Sully, 1842—1923)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审美游戏理论。这种观点是现代西方解释艺术起源的重要理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