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审美情感
类别 哲学
释义 审美情感     aesthetic feeling

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以及对自己进行内省所形成的主观体验和态度。审美心理形式之一。在中国古代,将包括审美创造美的情感、情绪、情欲、情操、情趣等,统称为“情”。孟子、荀子等人认为它由人的天生本性决定,直接影响人的知和意。刘勰认为审美情感既受对象的制约,又受知和意的制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情感由习惯和艺术熏陶养成,并可影响他人。德国里普斯主张主体将情感移入对象,对象才美。美国桑塔亚那提出客观事物本身具备“情感性质”才引起人的相应情感活动。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受压抑的、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如果从对象中得到宣泄,获得象征性的满足,便产生审美的快乐。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同形同构”说,认为事物的物理的“力”或“场”同主体心理的“力”或“场”在形式结构上有同形同构关系,便唤起肯定的审美情感。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审美情感是人的社会实践、审美实践的产物和高度发达的大脑的功能,具有个体的、群体的社会历史内容,是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知、情、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在审美中的一种带有本质性的较为稳定、持久的心理状态。生理性的物质需要满足与否形成低级的机体情感,社会性的精神需要满足与否形成具有社会内容的高级的审美情感。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过程协同活动,在呼吸节律、心律、供血状况、分泌腺机能以及外部表情、动作、语言上具有表征。其客观基础是对象的审美特质同主体的需要以及实现需要的实践活动之间的效用关系、价值关系。对象激起人的自我意识,对主体有肯定价值,就产生喜、爱、敬等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则产生悲、恨、惧等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其心理基础是主体的审美目的、理想,对审美对象的认识、评估,以及原先已积淀的审美经验、审美观点、性格、气质、能力等等,同时还受审美联想、想像和审美判断的制约。审美情感是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的整合,是主体与客体,外感与内蕴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审美目的与审美实践效果,感性直觉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并与道德感、理智感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审美情感有自发性与自控性,可不期而至,又可自我控制、调节、强化或弱化,顺向或逆向转换。有能动的增益性与弥散性,可内扩散到对象,使对象打上自己的情感色彩,增益对象的美,又可以外扩散给他人,感染他人。它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具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审美情感又因内部强度不同表现为心境、热情、激情等层次。审美情感是审美创造美的主要目的、动力,又是它的结果。在审美的直觉阶段,即有情感介入,并使之迅速升华为具有社会内容的审美体验、审美判断;在理解、联想、想像中更溶入了丰富的情感内容,成为这些审美心理活动的内驱力,使之熔铸进主体的意识,强化、深化、泛化美感,使审美心理活动区别于一般意识活动。它是将各种心理内容、心理形式加以联结、沟通的网络点,在审美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3: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