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复 992—1057 北宋初学者。字明复。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青年时应举进士不第,后退隐泰山,聚徒讲学,世称“泰山先生”。为朝廷所招,官至殿中丞。其学上承陆淳,和胡瑗、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提出以“尊王”为“本”,巩固宋初封建专制制度。“欲治其末者,必端其本,严其终者,必正其始。”(《春秋尊王发微·隐元年春王正月》)。认为孔子著“春秋”之目的在于“尊王”,对专权的诸侯“正以王法”。推尊儒家道统人物,谓自汉至唐,惟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乃“始终仁义,不叛不杂”(《睢阳子集·与张洞书》),使“圣道晦而复明”(《睢阳子集·董仲舒》)。主张“文者,道之用也;道者,教之本也”(《睢阳子集·与张洞书》),斥六朝艳丽文风。反对佛、老“虚无报应之事”和“去君臣之礼”(《睢阳子集·儒辱》)。治经方面注重探寻本义,不惑传注,开宋代以义理解经的风气。有《春秋尊王发微》和《睢阳子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