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善与恶
类别 哲学
释义 善与恶     good and evil

伦理学的一对范畴。用于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善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恶是对违背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否定评价。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周易·大有》有“君子以遏恶扬善”之语,意为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应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发扬道德的行为。在希腊语和拉丁文中,“善”从“勇敢”一词变化而来;“恶”则从“懦弱”引申而来。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中国伦理学思想史上,关于善恶的起源往往是和人性问题的论述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善恶标准上则又与“义”、“利”之争有密切关系,孔子、孟子等认为行为的善恶,主要以是否合于“义”为标准;而功利论者则认为善恶的标准,主要看它是有利还是有害。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从理性思维和灵魂中引申出道德,把知识和理念作为善。亚里士多德从人们的经验中探索善恶起源,并以是否合乎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行的活动作为善恶标准。中世纪的宗教伦理学通常把善解释为上帝意志的表现,以是否信仰上帝作为善恶的标准。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往往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明行为善恶的产生,把能否使人得到快乐或幸福作为善恶的标准。唯心主义哲学家却往往从善良意志、绝对观念等抽象精神中引申出善和恶,并以此作为善恶标准。黑格尔认为善与恶“是不可分割的”,提出:“恶也和善一样,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既是善的又是恶的。”(《法哲学原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认为,善恶观念是人的主观意识对社会所发生的复杂的道德关系的反映。它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利益和实践活动的要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它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恩格斯说:“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3—434页)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都以自己的阶级利益和由阶级利益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行为和评价善恶的标准。但在涉及社会公共生活一些简单的道德准则的场合中,也不排斥人们善恶观念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在历史上,当剥削阶级处于上升时期,他们的善恶观念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当他们逐渐走向没落时期,其善恶观念的标准就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及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相违背。共产主义道德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统一为判断善恶最根本的标准。在通常意义上,善与道德、恶与不道德同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8 10: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