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其思想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因主张“万法唯识”,故名。唐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窥基常住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亦名“慈恩宗”。又因主张用三性解释诸法实相,也称“法相宗”。所依经典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六经十一论,代表著作为《成唯识论》。主张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的“唯识无境”理论,把思想认识的转变即“转依”,看成是由迷而悟,由染而净的修习目的,用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的三自性说概括全部学说。同时介绍和运用佛教逻辑因明学。玄奘视因明为“众妙之门”,曾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等。其弟子竞作注疏,尤以窥基所疏、注释详尽,成为中国传习因明的经典著作。又坚持“五种姓”或“五乘种姓”(“姓”亦作“性”,即菩萨定姓、独觉定姓、声闻定姓、三乘不定姓、无姓有情)说,认为“无姓有情”者不能成佛。与当时流行的“一切众生皆有佛姓”的观点相抵触。因教义过于繁细,窥基之后传慧沼、智周,仅三传即逐渐衰微。但至近代曾一度兴起法相唯识学的研究。唐永徽四年(653)日僧道昭入唐从玄奘学法相宗义,开元四年(716,一说开元五年)玄昉入唐从智周学法,先后将此宗传入日本。日本法相宗是奈良时期(710—794)、平安时期(794—1192)最有势力的宗派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