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 现代西方文艺流派之一。19世纪末产生并流行于欧美各国。主要代表有法国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 1811—1872)、美国爱伦·坡、英国佩特等。主张艺术的生命始于感情享受,生命在于与现实无关的纯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否认文艺的认识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宣扬无思想性和不问政治,力图使艺术孤立于生活之外,并把艺术同现实对立起来。最先为法国诗人戈蒂埃所提倡,他认为只有无涉道德和实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美国作家爱伦·坡宣扬唯美主义的“纯诗论”,主张诗歌与真理、道德无关,诗歌只与趣味、美的韵律和形式有关。唯美主义理论在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那里得到了系统化发展。他认为美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孤立的、独特的;艺术批评探讨艺术表达的方式;艺术欣赏强调刹那间的美感,而人生意义就在于充实刹那间的美感享受;艺术的生命开始于感觉、印象的生动丰富,而归结为无关现实的形式之美感和纯美。英国王尔德鼓吹艺术至上,贬低社会生活,强调感官感觉,轻视感觉对象,认为生活对艺术的摹仿远远多于艺术对生活的摹仿,生活中的美的形式十分贫乏,全靠艺术家为生活提供美的形式。唯美主义绘画发展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提倡培养精细的艺术敏感性,对20世纪的工艺美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美的无利害感和超功利性,走上了形式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道路,在文艺界与美学界产生了消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