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和平主义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和平主义 pacifism 亦称“非战主义”。无条件地鼓吹并拥护和平的政治思潮。狭义指不区别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祈求人类永久和平的思想;广义包括非暴力运动和不抵抗运动等。中世纪基督教在《福音书》中曾提出个人逆来顺受和保持集体和平的主张。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许多思想家都曾探索过世界摆脱战争的可能性问题。近代和平主义思潮始于19世纪初期。1815年在美国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和平主义者组织。1948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和平主义者大会,以后又举行过多次大会,提出裁减军备,制止战争等主张。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基本倾向于和平主义,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创始人。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受到甘地学说的很大影响。英国哲学家罗素在政治上是和平主义者,晚年反对制造核武器和反对越南战争。和平主义对牵制侵略战争和恐怖主义行径起过一定作用,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产党人曾同和平主义者结成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和平主义拥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是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从世界观上来说,和平主义不了解战争与和平的社会根源和本质,他们的反战活动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内曾流行过一种社会和平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主要代表是考茨基和屠拉梯等, 他们否认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鼓吹在国内实现超阶级的和平而反对群众起来革命, 无原则地提出“废除武装”的主张, 帮助资产阶级欺骗群众, 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列宁指出, 这种“和平主义问题……的核心是这样一种思想:似乎战争同资本主义没有联系,不是和平时期的政治的继续。这在理论上是骗人;在实践上是回避社会革命”(《列宁全集》第47卷第531页)。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