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周敦颐
类别 哲学
释义 周敦颐     1017—1073

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其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仿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后人又称濂溪先生。曾官郴州郴县令、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国子博士、通判虔州、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等。依据《易传》、《中庸》和唐韩愈《原道》,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无极图》改变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太极图》,建立了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哲学理论体系。其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他本人成为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其宇宙生成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两仪)五(五行)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无极而太极”(朱熹注为“无形而有理”)是宇宙虚无的精神本体,为“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的“神”。认为人得二五之秀气,为万物中最灵者。但心、性受感外物而有善恶,主张通过“立诚”、“主静”而达到人类的最高准则“人极”(即诚)。“诚”是周敦颐道德哲学的中心观念。“诚”作为道德观念,原指凡事须做得心安理得,不能自欺欺人。周敦颐把“诚”作为本体,与天等同起来。提出“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诚上》)。认为“圣人”与天地合德,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教化者,而其根本的是“诚”。又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通书·诚下》)这种“诚”,是构成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本”,是孝、悌、忠、顺等“百行之源”。它静时无形,而在运动中则完备地表现出来,达到道德最高的境界。美学思想上,承继佛道思想与韩愈文道合一的美学观,明确提出“文所以载道”的主张,认为“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通书·文辞》第二十八)。把美看作是“文辞”与“道德”结合的产物。要求文艺为表现道德服务,“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同上)。文辞的艺术美,只有成为表现“道”的附庸和工具,才有感染力。其思想对程颢、程颐的“静观”和“作文害道”的美学思想形成有重要影响。有《通书》、《太极图说》。后人编有《周子全书》。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2: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