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 ?—前235 战国末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曾至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县)经商,“家累千金”。常往返于赵国邯郸与秦国咸阳之间。在邯郸结识为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遂弃商从政,数次入秦游说华阳夫人,促使秦孝文王(即安国君)立子楚为太子。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子楚继位。他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史记·吕不韦列传》),“食蓝田十二县”(《战国策》),并在燕、赵之间也有封邑。曾帅师击败东周与诸侯的联合进攻,灭了东周。秦王政立,他继任相国,号称“仲父”。决策和指挥了一系列的军事进攻,取得胜利。秦始皇三年(前244),攻取韩、魏地,威震山东各国。秦始皇六年,击退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军。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有家僮万人,门下宾客三千。曾招集宾客,“兼儒墨,合名法”,辑合百家九流之说,于秦始皇八年,编成《吕氏春秋》,大体上反映了吕不韦的哲学思想。秦始皇十年,被免相,出居封地河南(今河南洛阳),一年后,迁往蜀郡,于途中饮鸠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