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 梵 Nāma-rūpa 佛教用语。“名”指精神现象;“色”指物质现象;“名色”合称,泛指一切精神与物质现象。原是印度奥义书哲学用语,后为佛教所接受。初期佛教认为名、色两者相互依存,并把“名”分析为受、想、行、识等四蕴,合“色”成为五蕴。《杂阿含经》卷十二云:“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名色被组织入十二因缘,作为第四支。在说一切有部的三世二重因果中,它被解释为从胎儿结胎到各种感官形成这一阶段。在瑜伽行派的二世一重因果中,它被作为所引支之一,是产生未来二果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