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同一律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同一律 law of identity 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其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即对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概念或判断)其自身是同一的。就概念来说,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所以,任何一个概念都只与其自身同一而与其他概念相区别。因此,一个概念如果反映什么对象,它就反映什么对象。否则,就不能保持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同一,这样的思维就会是不确定的,不正确的。就判断来说,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其确定的断定内容,所以,任何一个判断都是与其自身同一的。因此,一个判断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从真假值方面来说,即一个判断如果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否则,就不能保持判断在思维过程中的同一,这样的思维也就会是不确定的,不正确的。就语言方面来说,在确定的语言环境下,任何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任何一个语句所表达的判断都应当是确定的。如果一个语词或一个语句表达某概念或某判断,那么,它就必须表达这个概念或这个判断。否则,语词或语句没有确定的意义,也就不能保持思维的同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可用逻辑公式表示为:A是A(或A→A)。A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同一律是对正确思维的确定性的逻辑概括,它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判断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亦即保持思维的确定性。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就概念而言),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就判断而言)的逻辑错误。因此,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一切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同一律虽然有其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一定性质、关系的反映,但它仅仅是在思维领域中起作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因而它不是世界观或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曾被当作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同一律的公式:A=A被说成是每一个事物和它自身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对这一命题恩格斯给予了有力的批判。他指出:“这个定律在每一个场合下都被自然研究一件一件地驳倒了,但是在理论上还保留着,仍被旧事物的拥护者用来抵制新事物:一件事物不能同时既是自身又是他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在欧洲逻辑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论述中已经包含了关于同一律的思想。如“B是B自己”,“任何真实的事物,一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但同一律是否为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逻辑史上,公孙龙《名实论》中提出,“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同样也包含了关于同一律的思想。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