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逻辑 classical logic 泛指数理逻辑产生以前的传统形式逻辑。在欧洲,主要指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代表的传统逻辑。在中国,主要指以《墨经》、《荀子·正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印度因明亦即印度的古典逻辑。世界上三个古老的民族(古希腊、中国、印度)所创立的三种不同的古代逻辑体系都可称之为古典逻辑,而目前一般则专用于指称以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和斯多亚学派的“命题逻辑”为基本内容的传统形式逻辑。这种古典逻辑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当时人们所承认的唯一的逻辑。近代产生的数理逻辑也是在古典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13年,罗素与怀特海合著出版的《数学原理》一书,建立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完整体系,奠定了现代逻辑的基础。20世纪以来,数理逻辑在许多科学领域里得到广泛的运用,它的各个分支也急剧发展起来,三值逻辑和多值逻辑也相继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常常在数理逻辑范围内,把由罗素和怀特海所完成的二值命题逻辑称为古典命题逻辑,亦即就现代数理逻辑而言的古典逻辑。但在中国当代逻辑文献中,习惯上将这后述意义下的古典逻辑称为经典逻辑,以同仅指传统逻辑的古典逻辑相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