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古典解释学
类别 哲学
释义 古典解释学     classical hermeneutics

专事研究和诠解古代典籍的学科。在希腊化时期,已有对荷马史诗等古典文献的大量诠释。中世纪后期形成了有关《圣经》经文的诠解,解释学在犹太教、基督教中称为“解经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学者通过翻译、阐释古希腊罗马典籍,表达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中以法拉西乌斯(Mathius Flacius, 1520—1575)为代表的路德宗学者重视《圣经》原义的解析和诠释工作。法拉西乌斯反对天主教诠释《圣经》的教条传统,主张诠释《圣经》,特别是《旧约》中意义含混的部分,应通过文法规范的剖析,联系新教的现实生活经验,达到真实的说明。这是早期的新教解释学(解经学),但仍包含着一个“教条”:《圣经》是传达上帝言词的神圣的“整体”,以此指导对《圣经》各部分的诠释。18世纪德意志的泽姆勒和埃尔奈斯蒂(Johann August Ernesti, 1707—1781)批判了上述新教独断论的解释学,认为《圣经》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各篇章不过是许多不同作者的作品,应根据历史条件给予意义说明。按照整体诠释部分这条解释学原则,说明《圣经》的个别篇章应服从于说明历史实在整体。由此解释学开始涉足历史研究。19世纪德国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开始将古典解释学系统化,使古典解释学上升为一门有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有系统的理论法则,适用于诠释各种人文科学的学问,即从宗教、文学、法学等特殊领域的局部解释学,上升为对全部历史文本的普遍解释学。施莱尔马赫主要从两方面将古典解释学系统化。第一,从文法学角度,建立44条解释法则,作为理解和说明一切历史文本的基本理论原则。第二,从内在心理角度论述了理解和说明历史文本具有创造性的原则。绝对的“自我”体现在每一个个体性之中,文本的作者和解释者在内在心理上有精神的相通性,这种普遍“人性”相互沟通,表现在成功的语义交往之中。这就是解释者得以理解和说明历史文本的根据。狄尔泰进而将解释学从诠释历史文本的学问,上升成为研究人文学科的哲学方法论。他认为“生命”或“历史理性”是人类的生活世界的本质,生命不是绝对理念,而是包括知、情、意等心理要素的一种人的内在经验,它是决定人类全部历史的一种精神本体,又体现在每个人的全部内在心理和外在活动之中。人类生活的全部历史,就是“生命”这种历史理性,通过人们创造和理解活动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而理解历史文本的解释活动,也是在人类生活世界中“生命”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因此,解释学成了研究一切“精神科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具体地说,全部精神科学就确立在生命经验、它的外在化(客体化)以及对它们的“理解”这三个基本范畴的紧密联结之上。一切文本所表现的历史事件或其他历史内容,是他人的生命经验的外在化,这种外在化的东西,可以通过解释活动,把它们移变为解释者的内在经验,这就是对文本的“理解”。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18: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