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判断力 英 reflective judgment;德 reflektie-rende Urteilskraft 德国康德用语。指对外在事物的形式进行情感性判断或反应的能力,即审美判断力。与“规定判断力”相对。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康德认为“规定的判断力”(bestimmende Urteilskraft)是一种在普遍的法则、原理、规律中已预先被给予的,只需把某种特殊事物归摄在它之下便能构成关于对象的认识的认识性思维能力。但在非认识性的审美和审目的活动中,规定的判断力不适用,需要一种对对象形式的情感判断力即“反思判断力”。“反思”一语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出现,是指一种主体发现自身认识机能和达到普遍概念的条件和心灵状态。《判断力批判》对此加以发展,把“反思判断”定义为“给定的是特殊(事物),要为这特殊去寻找那普遍(规律)”,其意是,反思判断不同于规定判断用普遍概念去规定特殊事物的性质,而是对给定的特殊事物作出一种主观态度的情感性判断,它并不归属于普遍概念,却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康德后在《实用观点的人类学》一书中,提出“反思直观(reflektieren Anschauung)”的概念,指出反思直观就是趣味(Geschmack,即鉴赏),而趣味就是“感性判断能力”。所以反思直观亦即反思判断力,即审美(鉴赏)判断力。反思判断力与康德经常提到的“无目的的合同的性”和“想像力与知性的自由游戏”等也有密切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