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原子论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原子论 atomism 关于物质的间断性、离散性结构的哲学学说。在古代印度,顺世派、数论派、耆那教等提出的原子论,认为原子不可分、无始无终、无限、永恒,具有味、香、色和两种触(粗和细、冷和热)的属性,原子的结合常由两个不同性质或对立的原子构成,又由更多的以至无限的不同原子构成大的复合体,并以原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分解和聚合来说明物理世界的变化。认为原子的初始状态是静止的,原子的运动是由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引起的。物理世界由原子(极微)积聚而成,它是最高的物质因素,它是永恒不变的,诸原子各有自身特征,互不相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实在。诸原子间的关系是一种机械的并列关系,其结合形式是无限多样的,从而形成物质世界的多种形态。把原子相互结合的运动归于“不可见力的规律”。在古希腊,以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原子论,是自米利都学派创始以来经历200年的发展的各派哲学学说的大综合,也是古代自然哲学的高峰和它的终结。希腊哲学从探讨万物本原开始。伊奥尼亚的哲学家都以一种具体的物质元素作为万物的本原,万物都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并认为万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处于生灭过程中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指出运动变化的事物背后都有数的规定性,不变的数才是万物的本原。埃利亚学派进一步提出两个世界的分离和对立,认为感觉到的多样性的、运动变化的世界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乃是那唯一不变不动的最抽象的“存在”。于是形成运动和静止、变和不变、一和多、本质和现象等哲学上的根本性问题。以后,阿那克萨哥拉和恩培多克勒致力于探讨这些问题,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原子,本身没有内在性质的区别,完成了从具体的物质上升到抽象的过程,从物质方面解决了“一”和“多”的问题。接着把“虚空”作为原子运动的原因,把一切运动归结为空间的位移,把多样性的事物的产生归结为原子的形状大小、次序和排列位置的不同,从而从哲学上阐述了事物运动的“必然性”问题。继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之后,原子论者提出影像说这种朴素的反映论,初步展开了对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研究。这种唯物主义原子论思想,由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加以进一步发展。直到17世纪的伽利略仍然认为原子论是和他的经验研究一致的。后伽桑狄复活了这种原子论,并影响到道尔顿(John Dalton, 1766—1844)制定科学的原子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成果才揭示出原子是由其他更基本的粒子构成的。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