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批评美学 aesthetics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之一,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失去影响。主要的创始人是加拿大N.弗莱。其理论基础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在批评实践中,致力于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其深层的基本形式,如文学作品中所隐在的神话类型,并把这些基本原型广泛用于分析、诠释和评价作品。N.弗莱利用借自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原型”理论对整个西方文学进行梳理,揭示出文学发展不但是原型意象不断置换更替的有规律的演进过程,而且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在批评方法上,采用“远观”(stand back)的方法,从文学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广泛联系中,在整体上把握文学活动,克服了新批评“细读”(close read)的狭窄视野的局限。但原型批评美学无视文学的终极源泉是社会生活的事实,忽视个体作品的差异特征,不承认文学质的发展,这些都是有失偏颇的。该派代表作有《批评的解剖》、《伟大的代码》(N.弗莱)等。 |